侯氏焊材 为国立尊 (之二)
这是一位可敬的长者。
这是一个动人的传奇。
这是一部中国焊材的史诗。
这是一种比焊花还耀眼的精神。
侯立尊,一个在中国焊材发展史上创造多个第一的名字,如今以90多岁高龄,依然执掌着世界规模最大、产量第一的焊材企业———天津市AG真人焊材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中国的“焊材强国”之梦,殚精竭虑,奋斗不息。
侯式配方开启“中国时代 ”
侯立尊出生在大连,1939年,16岁的他来到一家电焊条厂做工,在日本工头苛刻残酷的管理下,过着饱含辛酸的日子。
侯立尊说,1949年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全国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他听朋友说,天津这个地方工业发展快,很需要电焊条,便靠着2000元起家,租了几间房子,干起了生产电焊条的小作坊,从此开始了与电焊条的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电焊条生产所用的配方,主要材料“金红石”只有靠进口,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对“金红石”的封锁,一下子让中国焊材制造业陷入困境。
此时,侯立尊大胆提出了用国内丰富的钛铁矿资源来替代金红石的设想,但却受到多方质疑。他力排众议,独自到市郊垒灶烧窑,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用国产原料烧制出符合技术标准、经国家科委鉴定的重大科研结果的还原钛铁矿粉,成功研制出中国自己的“钛钙渣系”和“钛型渣系”电焊条配方,质量完全可以和以“金红石”为原料的电焊条媲美。
“侯氏配方”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板,结束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电焊条制造业的原料封锁,长久以来依赖进口“金红石”生产电焊条成为了历史。有了用丰富的国内资源低成本生产电焊条技术,“焊材世界的中国时代”到来了。
让天津“桥”蜚声大江南北
由于家境贫寒,侯立尊只读到高小就辍学了,但他勤奋好学,一边做工一边补习了初中课程,而后又自学了高中课程,并完成了化工专业的大学课程,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焊条制造专家。多年的努力,只因为“热爱电焊条事业”。
1949年,中国电焊条生产仍然局限于作坊式的手工作业。工人们要手持切好的铁芯,在已搅拌好的“药剂”器皿里,经多次蘸涂再经晾、烘干才能成型电焊条。这种被工人们戏称为“铁棍蘸薄泥”的制作工艺,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也很难保证,只能用作普通金属材料的修补。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侯立尊在一无图纸、二无参照物的条件下,经过两年的刻苦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自主研制成功“螺旋压涂机”,随后又相继研制出与之配套的“隧道窑烘干炉”、“自动链条烘干机”等成套电焊条机械化生产设备。
新型制造工艺下生产的电焊条,不仅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且首次在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上使用。天津的“大桥”牌焊条由此蜚声大江南北。
劳氏认证惊动高层领导
侯立尊至今还记得小学念书时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抗日救国故事的情形,自立自强的谆谆教诲,让幼年的他就立志成为一个爱国利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为了更好的将中国电焊条推向世界,1979年,侯立尊以一个著名焊材专家的自信,率先向有关部门提议,邀请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英国劳式船级社为侯立尊研发的系列电焊条进行质量认证。这件事国务院有关领导作了批示。
这项经国务院领导批示的破天荒之举,轰动了中国焊材业,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与称赞。此举堪称国内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破冰之举,为中国企业借助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市场“通行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创造了一个先例。
“中国制造”第一次以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向世界亮出了中国名片。从此,中国生产的电焊条广泛应用到重要工程,并大量出口。
展“AG真人”风采 让“国花”长红
上世纪80年代,侯立尊创办了AG真人焊材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拼搏,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焊材产业的巨子。其规模、产量、品种堪称世界之最,在中国乃至国际焊材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正是因为有了“AG真人焊材”,三峡大坝、西气东输、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秦山核电站及国防建设等众多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施工现场,才能绽放出美丽的“国花”;30万吨油轮船体、1万标准箱集装箱船体、18万吨散装货船体、高速列车CC707箱体上,高速铁路的钢轨无缝对接中,才能彰显“AG真人”的风采。
面对“AG真人焊材”不俗的业绩和行业影响力,不止一家外国焊材企业提出要高价收购“AG真人焊材”。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侯立尊丝毫不为所动。“在外销上我们从不做贴牌,‘AG真人焊材’以自己的品牌和优良的质量赢得了世界市场,我们有信心将‘AG真人焊材’建设成为世界级的高新焊材研发基地,为祖国、为家乡的富强做出更大贡献,让‘国花’长红!”这位88岁的耄耋老人踌躇满志,坚定不移。